《术前生长分化因子-15浓度与主要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》
背景
生长分化因子-15(GDF-15)是转化生长因子-β细胞因子超家族的成员。其表达在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反应中显着增加。它由各种细胞产生,包括心肌细胞、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。GDF-15与各种患者群体的死亡率密切相关,包括患有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、急性冠脉综合征、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患者。
在门诊队列和心脏外科队列中评估时,血清生长分化因子-15 浓度升高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。
术前血清生长分化因子-15浓度升高是否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有关,尚未明确评估。
假设
该研究假设,除了临床评估外,生长分化因子-15可能有助于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脏风险分层。
方法
这项研究使用了来自5,238名患者的临床数据和血清样本,这些患者参加了一项多地点队列研究(非心脏手术中的血管事件评估研究;愿景)。作者评估了术前血清生长分化因子-15增加与非心脏手术后30天心肌损伤风险和血管死亡的主要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。
结果
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累积危害或生长分化因子-15阈值30天血管死亡。不同浓度术前生长分化因子-15的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后30天内发生心肌损伤或血管死亡的概率。血管性死亡被定义为任何血管原因死亡,包括心肌梗死、心脏骤停、卒中、心脏血运重建手术(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)、肺栓塞、出血或不明原因导致的死亡。
术前生长分化因子-15浓度为1,500 pg/ml或更高与非心脏手术和血管死亡后心肌损伤风险的24.9%相关。
在术前N-终末激素脑利钠肽结果可用的患者亚群(n = 4,246)中,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和血管死亡的发生率为606例(14.3%)。在包括术前修订心脏风险指数评分和术前N-末端激素脑利钠肽类别的多变量模型中,术前生长分化因子-15(1,500 pg/ml或更高)和N-末端前激素脑利钠肽(200 pg/ml或更高)均与非心脏手术后的心肌损伤以及30天的血管死亡和血管死亡独立相关。
讨论
生长分化因子-15 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 30 天风险密切相关,并显著改善了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的心脏风险预测。
在接受重大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中,发现术前生长分化因子-15 (GDF-15) 与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显着相关,并且除了修订的心脏风险指数外,还改善了心脏风险分层。术前 GDF-15 水平 1,500 pg/ml 或更高与非心脏手术或血管性死亡后心肌损伤风险为 24.9% 以及 8 天时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为 1.30% 相关,而 GDF-8 低于 6,2 pg/ml 的患者分别为 4.15% 和 1.500%。当与术前N-末端激素脑利钠肽(NT-proBNP)和修订的心脏风险指数结合使用时,GDF-15还改善了风险预测,并改善了六分之一的患者的风险分类。
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,在术前GDF-15和NT-proBNP升高的患者中(即GDF-15 1,500 pg/ml或更高,NT-proBNP 200 pg/ml或更高),术后心脏事件和死亡的风险是没有生物标志物升高的患者的六倍,是只有一种生物标志物升高的患者的两倍。两种生物标志物的组合可以帮助识别术后心脏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,这可能受益于旨在预防和早期识别和管理术后心脏事件的干预措施。这也有助于推进研究工作,以确定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治疗方法,将干预措施针对最有可能从此类干预措施中受益的高风险患者。
总结
综合而言,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,术前高GDF-15浓度可能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。通过测量患者的GDF-15浓度,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血管风险,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,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。这些结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,有助于改善手术患者的术后管理和预后。
原文检索:
标题:《Association of Preoperative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-15 Concentr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Major Noncardiac Surgery》
出版:Anesthesiology . May 2023, Vol. 138, 508–522.
DOI:https://doi.org/10.1097/ALN.0000000000004539